0.01毫米,是汽车气门间隙允许的误差极限,这个微小到近乎苛刻的数值,是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工序装备钳工王行宇深深刻在骨子里的精度标准。在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实践中,他始终与这毫厘之间的误差较劲,不仅创造出一台又一台性能卓越的发动机,更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行业传奇。
2016年,王行宇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被借调至质保部驻外服务。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厂门,来到市场一线直面用户需求。
在市场服务过程中,他发现很多用户发动机性能衰减问题,都与气门间隙失准有关,而基层服务站普遍缺乏精准调整的技术能力。“不能让用户带着问题跑。”王行宇和同事们立下军令状。在甘肃某服务站,他和同事们连续两周蹲守现场,为用户逐一调整气门间隙。当一台发动机在调整后功率提升12%、油耗降低8%时,围观的司机们发出阵阵惊叹。
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气门间隙调整不仅是技术活,更是打通“企业到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因素。为了攻克车型复杂的难题,王行宇建立了详细的“气门间隙数据库"。从国五到国六标准,每一款发动机的气门数量、材质特性、间隙公差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正是这种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让他在气门间隙调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通过一听、二看、三嗅、四摸几个步骤,就能准确找到“症结”所在,并保证“手到病除”,将气门间隙误差控制在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10。
二十多年来,王行宇在发动机制造与维修的领域里,精心雕琢着发动机的“呼吸”,用自己的匠心和执着,让每一台解放动力发动机都发挥出最佳性能,书写了属于自己和解放动力的灿烂篇章。 (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宣)